不接受任何不确定的答案,这会导致判断错误
为了创办一个新事业,我的工作团队开了无数次的会议,并邀请我参加最后一次的定案会议。会中他们做了非常周延的报告,也提出了前三年的财务试算,看起来是门不错的生意,除了第一年小赔之外,第二年以后营运就步入正轨。他们请我提供意见,我只问了一个关键问题:「你们设定了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目标,请问你们能达成目标吗?」
新事业负责人是一个年轻主管,首次担当重任,他战战兢兢地回答:「不管目标有多困难,我们都会尽全力完成。」
这是我最不喜欢的答案。虽然展现出他们的决心,却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,一个他们不回答我都知道的答案。我要的是一个确定的答案,一个让我能正确估测结果的答案,当然这个答案也不能是自我陶醉式的肯定答案。
「你们有把握100%完成目标吗?」我接着问。
「没有,所以只能说尽力,」他们回答。
我继续问:「那请告诉我,按目标完成的概率有多高?」
这位主管迟疑了许久说:「大约50%。」
这个成功概率太低了,我又问:「有什么方法能让成功率提高到80%以上?」
这位主管与团队沟通后回答:「如果预算目标降低20%,达标的成功率就会提升到80%以上。」
我再问:「有没有什么样的目标,是你们有把握100%完成的?」
他们回答:「如果预算目标降为50%,他们有绝对的把握完成。」
问到这里,我终于得到所有「肯定而正确」的答案,于是请他们在这个基础上,重新做计画、重新设想工作方法、重新设想计画目标。
我曾经被「不确定」迷惑了很久,包括我自己的不确定:不知道市场有多大、不知道事情有多困难、不知道我能否完成任务;也包括别人给我的不确定:我尽力帮你完成这件事、尽量准时交给你、尽量达成目标……。所有的不确定,都使我陷入迷惑、陷入困扰、陷入危机。所以,管理「不确定」一直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,而部属给我的不确定,又是领导者最常遇到的问题。
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,首先我不接受任何不确定的答案,因为这不只没意义,还会导致判断错误。其次,遇到不确定的答案,我就要转换问话方式,一直到得到相对确定的答案为止。
前述例子中,「尽力达成目标」,全无参考价值;而「达成目标的概率是50%」与「目标降低50%,就有100%的把握完成」,这两个答案则清楚说明了工作者内心的情境,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。遇到任何不确定的情境,说法与回答,绝不可就此满足,这是确保工作结果与提高工作绩效的方法。